本页是<三明市宁化县教育局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三明市宁化县教育局

阅读:354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6-29 10:11
单位介绍

宁化县,唐开元十三年置县。地处福建省西部,武夷山脉东麓,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。介于北纬25°58′-26°40′,东经116°22′-117°02′之间,紧邻江西石城、广昌县,这里是三江(闽江、赣江、汀江)源头之一。全境属于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的相对下陷地带,地势由西向东递降,并形成由北到南五条地带性地貌,低山、丘陵、盆地占全境总面积的96%。县城海拔320米。主要河道东溪、西溪会合于县城东郊,称翠江。

宁化历办县学、社学、书院和私塾。从唐代伍正己成为汀州个进士开始,科目题名举人152名,进士50名,特奏名39名,以两宋居多,清初次之,咸丰、同治年间(1851~1874年)中落,至光绪二十年(1894年)始有起色。不久科举废除,改书院为学堂。及至民国,小学兴起,私塾与之并存。民国16年(1927年)始有初中。苏区时期办过列宁小学。抗日战争时期,沿海学校内迁,沦陷区一些流亡文士也随之而至,宁化复办初中,乃至高中。当时有部分初、高中毕业生被保送升入省立长汀中学、国立厦门大学。此外还有职业中学和简易师范学校。解放前夕,计有中学4所,教师51人(公立31人,私立20人),在校学生500余人;小学111所,教师235人,学生2392人。学龄儿童入学率仅17.7%,全县总人口平均每千人在校学生2人。民国期间,全县有大学(含大专)毕业生90人,留学生10人。

1949年10月,宁化和平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管原有的中小学,2所私立中学改为公办;私塾停办。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,教育事业发展迅速,增办小学,开展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。1958年“大跃进”中受“左”的错误影响,教育事业片面追求高指标、多数量,突击办起许多学校,但师资、设备、经费都跟不上。经过1962年纠偏,其发展较为平衡。迄1965年,全县有中学18所,小学468所,教师1263人,学生22853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废止招生考试和升留级制度,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、成人教育都停顿,中小学教学质量也严重下降。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,才逐步好转、提高。迄1987年,幼儿园发展到215班,在校幼儿582人;小学455所,在校学生36639人;中学有普通中学8所、职业中学3所,在校学生15071人。中小学教师3510人。另有省属市管师范1所。学龄儿童入学率98.85%,全县总人口平均每千人有在校学生49.3人。解放后38年,全县累计共有高中毕业生13695人,考取大学本科1065人,专科467人,中专2512人。另技工学校196人,民师考取师范163人。正留学国外的8人。已获高级学位或技术职称的51人。还有研究生25人。主要学校有宁化县中学、宁化县第二中学、宁化县第六中学、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、城东中学、宁化城东幼儿园等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
单位地图